美国司法部(DOJ)近日针对加密资产在诈骗与盗窃案件中的赔偿方式发出备忘录,表示将重新检视现行破产倒闭案件中的受害者赔偿机制。这项举动被视为是针对近年多起加密企业破产案(包括FTX、Celsius、Voyager等)中,受害人无法分享资产后续升值利益而引发的公平性争议所做出的回应。
根据Unchained报导,目前的制度规定,受害人只能依ㄎ「资产遭窃或诈骗当时的美元价值」获得赔偿。例如,FTX 于2022 年11 月破产时,比特币价格仅约17,500 美元,而到2025 年初,比特币价格已涨至超过108,000 美元,但债权人仅能依2022 年价格获得法币偿付,无法享受价格上涨的收益。
司法部在备忘录中承认,这样的制度对受害人来说「表面上看起来不公平」,尤其是在加密资产市场表现强劲、资产价格翻倍成长的背景下。然而,现行规则之所以这样设计,背后其实有其深层考量。
根据《联邦没收法规》第28 条第9.8 款,政府归还没收资产的原则是以损失发生时的「公平市值」为准,且不计利息与额外费用。若有多位受害者,则按比例分配总体资产,而非每人按其实际损失分配。这种制度设计原本是为了防止在传统诈骗案中,最后进场的受害人不公平地受益于资产追回行动。
Kobre & Kim 律所合伙人、专精于资产追回与受害人赔偿的律师Calvin Koo 指出,如果赔偿金额依当下市场价格调整,等同于让法院去「掌握市场时机」,这会让整个司法流程变得更具风险与不确定性。
「一个没有固定时间点的赔偿程序,会被认为缺乏程序正义,甚至导致受害人刻意干预赔偿时机以期获利,」
此外,司法部内部人士透露,设立「以损失当时价格为基准」的规则,主要是出于保护受害者避免更大亏损的考量。因为在大多数案件中,资产往往在追回过程中贬值甚至灭失。
尽管如此,有部分FTX受害者仍认为,唯一公平的赔偿方式应是「实物返还」,即按原始所持加密资产的类型与数量还给受害人,而非兑换为法币。这些受害人强调,他们是经过深思熟虑选择的长期投资者,不应与那些高风险交易者一视同仁。
然而Ca lvin Koo 也警告,实物返还制度潜藏许多风险与执行困难。举例来说,若交易所破产后资产被骇或遭盗,导致资产不足,政府就需动用其他资源弥补缺口。此外,管理与分配多种类型的加密资产,也可能大幅增加行政与财政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纽约州总检察长在处理Gemini Trust一案时,就曾选择过实物返还,显示在州层级仍有裁量空间。然而司法部备忘录仅适用于联邦层级,无法干涉各州或破产法院的做法。
备忘录虽未具体提出改革方案与时间表,但明显释出讯号,希望国会正视此议题。若国会修改相关法规,司法部即可据此调整执行规则。 Kobre & Kim 律师Sheehan 指出:
「这封备忘录像是在对国会喊话,如果立法机构愿意介入,司法部也会配合调整政策。」
总体而言,司法部的态度是开放的,但是否能真正改变加密资产诈骗案中的赔偿逻辑,仍有赖立法机关与司法体系的进一步行动。